史书丞:论《海洋基本法》的定位
发达经济体资产价格因危机而大幅下挫,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资金优势,主动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获取技术与研发能力、国际品牌与市场网络。
对于债务国,情况则恰好相反:尽管为抑制多年超额赤字不得不持续实施紧缩政策,经常账户逆差仍持续显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透露,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去年至少有七个欧洲国家实现了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差不多甚至更高的经常账户顺差。
要想以无限扩张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的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使这种脆弱的局面维持下去,可能性微乎其微。欧元区经常账户失衡是一种不稳定因素,迟早都要消除掉,而消除的方法就是把欧元区拆分成债权国和债务国两个集团。全球最大的宏观经济不平衡并不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不平衡,而是欧元区内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进入专题: 欧元 。这将是欧洲为减少全球经济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来源所做出的建设性贡献。
这种扭曲则是由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所称的经济和货币共同体的共同命运造成的。以德国为中心成立的欧元区债权国集团应接受贸易加权汇率20%的升值幅度。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1999年,又花六年的时间谈开放市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做的决策。
时任朱镕基副总理的秘书李伟接到徐秉金的电话后向朱总理汇报,时间定在5月13日。面对认识上的分歧,使得中央最后作出利大于弊的决断。是这样的吗?龙永图:不是这样。第二个节点就是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的问题,奠定了体制基础,使我们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
为何朱镕基总理明知不能签成协议依旧访问美国?《21世纪》:我有几个疑问。第四是非法转让美国技术的问题。
朱总理在电话里问:你给我打电话了?龙永图说是。这就是为什么4月份没有达成协议的原因。然后是9·11,反恐成为美国压倒一切的东西。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某种决策的结果被定义为不确定性。
尽管龙永图在决定打这个电话之前已经想清楚了后果,但是当结果来临时,在签字结束后的那张照片可以看出,他无法掩饰心中的惆怅,对于可能出现的后果,他感到极度的不安。但他这种非常规、不因循的做法虽然促成了中美谈判的成功,却使龙永图像巴尔舍夫斯基一样,两人的最后结局都有些黯然:巴尔舍夫斯基在结束任期后,目前只是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负责一个部门的主管。龙永图:你说的是在贸促会的发言,那个是官方文章,还有报纸登出来的关于世贸精神的。1999年跟美国达成协议之后,一直到2001年9月份,全部结束谈判,又花了大概两年。
朱镕基总理决断中美谈判的故事中国入世结束之后,我做过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入世谈判有三个阶段:1986-1992年是第一阶段,是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有六年的时间。在日内瓦会议上,100多个成员在座,入世协议要逐条地通过,每通过一条主席落槌一次,当时我的心脏简直受不了了,非常地紧张,恐怕有哪条通不过。
十年之后再评估龙永图这个电话的重要性所在。早在1992年参加谈判之前,他利用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三个月,把所有官方的英文文件读了一遍。
相比之下,龙永图在博鳌论坛表演的舞台与空间还要更大一些。当时都写好了,但是没有向上报。重要的是结果:至今俄罗斯仍旧未能入世。比如说在谈边界的时候就给大家讲,现在俄罗斯人提出黑瞎子岛,我们不同意或者是什么的,全国不就乱套了吗?肯定是要通盘考虑,因为对外谈判是有一定保密性的,也不能够完全透明。龙永图的专业知识令像李侃如这样的谈判对手钦佩,龙永图对中国加入WTO的政治理解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特别赞赏龙永图灵活的处事能力,使用的词是相互信任。而龙永图不愿意解开这个谜。
龙永图:今年要求采访的记者特别多,我都没有接受。朱镕基总理果然谈成了。
后来江主席讲到,我们要趋利避害。我们倒没有做出这么大的反应,因为我们知道,这场谈判最后能不能谈成,政治因素起决定的作用。
在1992年9月份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1世纪》:您在北京见到她了吗?龙永图:我在天津跟她做了一个谈话节目,你可以看一看。
李岚清副总理在他的《突围》一书中写到,是江泽民主席让朱镕基总理到谈判现场。克林顿说,如果现在就马上签署中美关系协议,我担心大多数国会议员将会投票予以反对。江主席提出了趋利避害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经过努力可以把弊端减到最小的程度,把有利的方面扩大到最大,甚至把坏事变好事。我觉得中国的决策过程可能和美国的还不是太一样。
《21世纪》:这种独特的界定,他们听得懂吗?龙永图:外国人对商品经济体制听不明白,什么叫商品经济?在他们的概念中,要么市场经济,要么不是市场经济。龙永图认为,如果我们失去了这次机会,可能中国入世的谈判,特别是和美国的谈判将会拖好几年。
如果从技术层面的角度看,签的条件具备了。采访龙永图费了一番周折,从他同意接受采访到见他,我等了三个月。
李侃如在华盛顿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一些细节,他说,在谈判过程中,中方日常谈判的关键人物是龙永图,在朱镕基总理1999年访美前几天他俩通过一次电话,讨论协议中一个美方不同意的问题。美国签署WTO协议是需要国会的批准,因为要解决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即便最后签了协议,如果不能够得到国会大多数人的支持,等于没签。
《21世纪》:十五年谈判的三个阶段划分讲清楚了,概括了中国入世的最重要的时间节点。8点钟,中美双边谈判代表大组会谈已经开始在谈判桌上料理后事,也就是双边协商撰写向媒体的交代文字了。龙永图给朱总理的这个电话是中国入世谈判中很重要的一个电话,当然也是龙永图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电话,无论谈成与谈不成,他为这个电话承担了所有的风险。龙永图:克林顿做了不签的政治决断,是当时克林顿亲自对朱总理讲的。
所以,中国入世历经15年的谈判,实际上是三个阶段,1986-1987是一年的准备,基本上没有谈判。怎么开始呢?《21世纪》:我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过程,我在电话中对您讲了。
在朱总理访美之前我先去了美国,说老实话,如果仅从技术层面来讲,与美国已经基本上达成协议了,还有几个需要高层决定的问题悬而未决,等待朱总理到美国后拍板。首先是巴尔舍夫斯基,是她决定把美方的要价清单放在白宫网站上,给中方特别是正在访美的朱镕基总理造成巨大的被动与国内的混乱,但是这一极端的行动确实是改变美国舆论的拐点。
而俄罗斯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龙永图汇报谈判中美国人提了什么条件,我们怎么应对的,掌握了什么尺度,他请总理指示下一步该怎么办?朱镕基总理站起来不听了,问道:你们到底要我干什么?直到这个时候,两人才说出汇报的目的:谈判代表团基本上没有授权了,因为美国人、欧盟人要价越来越高,如果再遇到问题谈判可能进行不下去了。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